在美國的這幾年下來,我一直很想把自己的所有經驗跟大家分享。那為什麼一直沒有寫呢?其一是因為過去幾年忙於創業、工作、談戀愛,遲遲找不出時間。另一方面是因為我長期生活在非常高壓的環境下,每天都急於把自己優化的“更好”,因此寫作這件事一直被排在想做的事的底端。
當有朋友問我要不要把經驗寫成書的時候,我的一個藉口是:李光耀一生就那麼一本著作,我是誰?我為什麼現在就有資格寫呢?另外一個藉口是:“如果我能把自己變得更優秀,將來會有更多東西值得跟大家分享。”這些論點雖然沒有錯,卻是在給自己找藉口。生活上永遠都可以找到很多“I will do when”的例子,他們最大的作用就是限制我們的能力。
當然,我偶而也會有一些A-ha moments,特別想跟大家分享。因此,去年暑假結束後,我跟我的Coach提起了這個想法。我的Coach是一個知名的作家,因此我絕對信任他能給我的幫助。他跟我聊了一下後,答應每個月幫我改一篇文章。然而,儘管有這麼好的Offer,我依然什麼都沒寫、什麼都沒做。雖然遲遲沒有寫作,我還是交代自己要非常努力的生活,因此我大學每一年的生活確實過得多采多姿。
因應新冠疫情和居家隔離的契機,我多年來累積的素材與能力,終於在大量的半獨處時光中得到了抒發。在和一個朋友聊完後,我決定把省下來的通勤時間拿來寫作,而第一篇就是來給為情所苦的他,分享遠距離戀愛,值得嗎?以及五個具體的技巧。
另外,因為很多親近的朋友一直對我的愛情觀很感興趣,我本來是打算把多年來的奇葩故事與我獨特的愛情觀寫成一個專欄。因為有許多事不好在網路上嚷嚷,我還創立了一個匿名的Medium帳號,打算變成一個犀利的都市愛情作家。
然後在我把帳號設定好,文章也寫好後,我卻猶豫了。我開始質疑最初決定匿名的原因,我發現其實那只是我擔心別人會“怎麼看我”的藉口。既然這些故事跟見解真實的代表了我的感受,為什麼我不敢光明正大的講出來呢?如果連我自己都不敢為其背書,我憑什麼把他們推薦給朋友呢?再進一步探究後,我發現受困於別人的目光,長時間生活在社會的光彩下,我們會悶到不能自己。而這正是我致力於要打破的價值觀,因此我更要以身作則。
對我而言,最稀缺的資源就是我自己的個人品牌,因此我打算以自己的身份給讀者交代,誠實的分享生活上的經驗和看法,以對大家有幫助。
我從開始寫作的第一天就和自己約定好了,每一天都不能間斷!我有一個好習慣,只要是答應了自己的事,就一定會做到。
今天是我連續寫作的第66天。
我當時有考慮該寫中文還是英文。最後我選擇以中文為主,因為我覺得中文資源裡高質量的東西實在是太少了,我希望從我做起讓網上的中文信息質量有所提高。
在我開始寫作以後,每一天都會收到不同讀者的感謝,同時也有幾個Medium專欄主動聯繫我:

而當我感情觀寫的正開心的時候,我同時也聽到了大家對學業、生活、工作等方面的疑問。這些問題雖然和我的初衷相去甚遠,但確實值得討論。於是我有了人生經理這個專欄,來跟你分享我過去四年的所見所聞,以及在創業圈、矽谷和大公司裡面的有趣見聞。
同時,文字也讓我開始與世界各地的人社交。自從創立人生經理的申請表單後,我就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幾百個讀者的問題,同時我也開始嘗試用各種不同的社交媒體進行宣傳,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人。
以下是我在各社交媒體的一點小記:
- Medium:每一天的知識啟發與你能具體改變的一件事情
- Facebook:與各種興趣社團的朋友互動
- Instagram:與較親近的好友互動
- 微信公眾號:方便大陸看不到Medium的朋友們
- YouTube:突破文字的限制,演示各種需要實際操作的東西
- Twitter:紀錄我的突發奇想,很多是還沒有具體梳理過的想法和筆記。
- Tiktok:剛開始嘗試的新平台
我的讀者雖然來自世界各地,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積極想要改變自己。而我最核心的讀者們都是high achievers。
在寫作的過程中,我一直問自己一個問題——怎麼提供比“知識服務”更進一步的體驗?因此我創立了人生經理的私董會,希望透過社群的力量,為對生活有熱忱和憧憬的朋友打造一個互助學習和挑戰自我的平台。
私董會內部每週會討論一個大家最迫切關注的話題,形式包括直播和線上會議討論。在過去這個月,我們討論了以下幾個議題:
- Facebook Live:怎麼做好精力管理
- Workshop:怎麼設計理想的職涯
- Group mentoring session:十人小組彼此解惑
- 五月讀書會,討論對我影響最深的書之一Poor Charlie’s Almanack
在寫作和社群經營之餘,我每天也投入大量的時間來研發課程。舉例來說,我總結了關於產品經理的提問,結合我自己的求職和工作經驗,製作了一個七天的免費Email課程分享如何拿到PM Offer。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知道了很多道理,但還是過不好這一生。這並不是因為我們不夠聰明或是幸運,而是因為成長的本質是實踐與試錯。更具體來說,這個世界不是由知識構成,而是由挑戰構成的。
我知道有許多讀者想要知道知識背後的具體操作,因此我在過去幾個月內,回顧了這些年來的經驗,把他們分解再製造出具體、明確、簡單易行的策略和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以幫助大家解決現實生活中迫切的挑戰,並為更多人創造價值。
在此我鄭重推薦我至今最完整的知識交付:LivingOS University。
如果你也想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改變自己的生活:
P.S. Here’s a sneak peek of what we are learning no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