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的一年

 

Obama給大學畢業生的禮物

從畢業演說看美國社會

上個週末,Obama為2020年的大學畢業生做了一個富有同理心與幽默感的演說。今天我想從美國社會的四個重大問題入手,跟你分析這個演說的核心以及在美國政治體系下的含義。

美國社會的四個問題

  1. 經濟革命:以往的經濟體系已經漸漸的瓦解。過去人們習慣一輩子一份職業,享受穩定的退休金,政府維持高稅率等等。在新的經濟體系下,高等教育和抽象獨立思考的能力變得越發重要,高收入變為可能,幾年換一次工作變成常態。
  2. 社會分裂:資本主義造成了巨大的貧富差距,社會大部分的財富都聚集到了頂層的0.1%。這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使得美國人深深的感受到機會不足,過去的美國夢已經不復存在。
  3. 民粹主義:美國政治家經常用“Us”和“Them”來激化族群間的分化。當有一方在受苦時,他們經常會怪罪到另一方上。舉例來說,郊區的白人怪罪移民者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而移民者則怪罪政府的政策讓移民者得不到平等的機會。族群分化加上美國的人口結構逐漸走向Majority Minority(即少數民族成了多數),將會導致白人的民族情緒更加高漲。
  4. 新冠危機:正如同全球各國所面臨的困境,美國除了政治危機以外也在應對公共衛生危機。遺憾的是,今年恰逢美國總統大選,因此各級政府的應對措施都帶上了濃厚的政治色彩,他們的很多決策都並非從民眾的根本利益出發。這不僅反映在Trump高喊的復工復學口號上,也反映在政府救濟方案上。由於現在全美的州長中民主黨佔的比例較高,如果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提供救濟,居民會歸功於他們的民主黨州長的治理有方,因而在11月的總統大選中投給Biden。因此,Trump不管如何都會擋掉這樣的政策。

Obama給我們的三個畢業禮物

  1. 勇敢面對未來:我們將會面臨一個困難的時代,熟悉的現狀將被顛覆。原本滿心期待迎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一時間可能必須重新找工作,並且快速適應接下來的新生活。這個過程雖然艱難,卻也能讓我們比其他世代得到更多的韌性鍛鍊,更早的變得成熟。
  2. 聆聽內心的聲音:在外界不確定時,我們不妨把專注力移到內心,用心去打造良好的個人特質。這可以是追求平等、慷慨等良好品德,也可以是為解決社會問題貢獻一份力量。
  3. 打造一個社群:在這個世界重組的時代,與其使用一個Victim Mindset,倒不如捲起袖子去創造機會,來幫助自己和身邊的人。

這段話也讓我想到大學裡最喜歡的教授James Morone在City Politics課上的總結演講。他以美國Civil Rights Movement後的Martin Luther King作為比喻,告訴我們雖然很多議題看起來很不可思議,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來達成目的,但當他們一旦發生了以後,影響將會無比深遠。這一點過去在非裔人權運動上有所體現,現在也在同性婚姻上有所體現。

It takes crazy people to push through the cause, but when change comes through, it pours across everywhere.

最後,Obama的演講還是少不了政治色彩,他以“Vote!”作為結尾,呼籲大家為接下來的總統大選投下關鍵的一票。

COVID-19提早結束了大學

大學健身房門前

還記得一月時,我帶著口罩離開台灣,回到布朗度過大學的最後一個學期。

我非常期待這學期的課,以及和朋友們相聚。雖然我從大二開始就開始倒數畢業,沒想到結束的那一天竟然在一個月後提早了。

3月6日

我在加州聽到Stanford宣布停課,於是開始默默期待Brown有類似的應對。

3月10日

Google要求北美全員Work From Home,於是我們一起回到了Brown。下飛機後看到各所常春藤停課的消息,心想我們學校應該也差不多要宣布了,所以我們馬上訂了回加州的機票,並開始出清公寓。

3月11日

學校裡謠言滿天飛,大家卻遲遲等不到官宣。雖然如此,我還是決定把公寓轉租出去,於是一邊room tour,一邊賣東西。

3月12日

學校終於宣布停課了,當天晚上,我也順利的把公寓轉租了出去。

3月13日

大物件賣掉後,我就把各種書、醬料、生活用品送給朋友們。簽完轉租合約並且把鑰匙交付之後,我們就拎著九個大行李箱回到加州。在波士頓機場,我們是僅有的幾個戴口罩的人。

3月14日

凌晨回到家,儘管超級累,我們還是認真地消毒了行李和隨身物品。因為擔心疫情,所以我們從那天開始就再也沒有出過門。感謝灣區發達的運貨網路,所有物資都非常齊全。

接下來兩週學校沒有課,為的是給同學安排接下來的學期。我則利用多出來的這兩週,好好調理自己的身體,並開始學習自己熱愛的東西:

  1. 睡眠:可能是因為時差的關係,不管睡多久都覺得沒精神,所以我開始研究睡眠科學,並根據我的chronotype(獨特的晝夜節律)規劃生活。
  2. 健身:每天做伸展、核心肌群、跳舞還有練國術。
  3. 社交:每天跟朋友視訊。
  4. 廚藝:每天用當季的食材,嘗試新的食譜。
  5. 藝術:攝影、鋼琴、畫畫,並經營我們的Instagram
  6. 學習:上了好多期待已久的課,並開始書寫自己的想法。
  7. 心靈:每天吃早餐跟晚餐前,我都會花15分鐘冥想,下午則經常躺在後院看藍天白雲。
  8. 感情:和Chris一起生活真棒,他的陪伴與照顧讓我有更多時間和精神做自己想做的事。

自主隔離14天能做什麼事

在新冠病毒的影響下,美國大多數的活動都已轉為線上。全球各大機構也利用這機會推廣產品,提供了許多免費資源。

在這邊我想和你分享我覺得不錯的超值限時優惠課程 — 我透過他們提升了生活的各個層面(比如健康、感情、心靈、智慧)。

  1. Invest Like The Best(Free) :質量最高的財經Podcast,在股市動盪的今天格外受用。
  2. Masterclass:收羅了80多門大師課,講師們包含Dan Brown、Jane Goodall、Marc Jacobs、Stephen Curry,號稱Netflix for learning。我個人最喜歡的是 Chris Voss的溝通協商課和Thomas Keller的廚藝課。
  3. Brit + Co:適合藝術初學者的創意課程,內容包含攝影、繪畫、書法、網紅教學。
  4. Farnam Street:幫助你學習並應用Charlie Munger的人生哲學。
  5. 得到App:我最喜歡的中文知識付費App,推薦吳軍的硅谷來信(第一季)。

經濟到底會變怎樣?談談二階思考

Ray Dalio, Howard Marks, Warren Buffett沒告訴你的答案

我們正在見證四個史無前例的重大衝擊:新冠疫情、經濟蕭條、石油崩盤、美國政府大撒錢。

以上任一個事件都會造成巨大的影響,遑論四者同時發生,誰也沒辦法預測接下來的生活會發生什麼改變。

一方面,我們沒有先例可循。另一方面,病毒的隨機性、人類的不理性、政府的應對能力等因素都加深了當下的不確定性。

有趣的是,人類身處於未知時,總會傾向於尋求掌控與預測,這也是為什麼大家一直問投資專家,未來是否呈現V、U、L、W型的恢復曲線。


沒有人知道未來幾個月會怎麼樣

這些所謂的專家預測其實毫無根據。最厲害的投資者們面對這個問題都是先倒退三步,再給你似有若無的答案。

舉例來說,巴菲特除了看衰航空業之外,就是告訴大家他不會做空美股。但這句話從一個億萬資產都是由美股組成的人的嘴巴講出來,除了理所當然之外我們不應該有任何其他的期待。

當TED的主辦人採訪Ray Dalio時,他的回答則是根據他在橋水基金(Bridgewater)的電腦模型分析,現在堪比1930到1945年的歷史環境。而他也補充說到,任何歷史數據都不足以模擬現在的處境,這個細節我們之後再聊。

而身價22億美金的Howard Marks則比較乾脆, 他這幾個月以來發表了許多長篇Memo跟大家一再的說明他對當下有多麼不確定。他今天花了15頁的Memo傳達這麼一個觀點:Certainty is absurd。(巴菲特曾經說過,只要是Howard Marks傳的Memo,他肯定第一時間拜讀)

Howard Marks Memo on May 11, 2020

那我們到底能知道什麼?

講完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們來聊聊能知道的事情。

舉例來說,美國的GDP每年漲幅2%、冬天會需要更多石油來開暖氣、大多活動轉為線上、遠程醫療和移動支付正在加速普及、旅遊業徹底停擺、企業砍掉50%的預算、短期必需品消費增加(40%生鮮購物的年增長率)……

可惜的是,這些大家都知道的信息已經被反應在股市中,因此並不能幫助你在股市上贏得Above Average的成績。

我們把直接應用當下已知信息的思維模式稱作一階思考。如果你想要在這場危機中投資成功,我建議你去進行二階、三階、甚至更高階的思考,去釐清這個多米諾骨牌效應。

二階思考的具體例子

  • 企業活動轉線上:你知道Fortune 1000的公司裡面只有30%習慣以雲端工作嗎?這些公司全部都開始投入了雲端和遠距工作,因此Zoom和Twilio等公司異常火爆。在這些公司增加預算來支持新工作模式的情況下,他們的銷售合約就可能被凍結,因此公司們的收入會再降的更低,這樣的負向循環會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 軟體行業的客戶:除了廣告收入大幅降低之外,很多公司也提供企業和客人們defer expenses甚至refund等福利。這樣子那些看似不太受衝擊的公司,只要和第一線波及的公司有關連,其實也都不安全。另外,那些裁員公司使用的軟體也會面臨使用人數劇減的窘境,造成第二波傷害。
  • 遠距工作的挑戰:就算公司可以直接線上運作,大部分人的家裡並沒有良好的網路安全設置,WiFi密碼甚至都很容易被猜到。另外,如果你的另外一半就是競爭對手公司的員工,在這種情況下開會,公司的機密真的能保護好嗎?
  • 用戶行為的轉變:我們將看到急遽拉大的貧富差距、醫療資源缺失、教育不平等,這會對在這個世代長大的Gen Z有什麼影響?

誰會是這場飢餓遊戲的幸存者?

  1. 穩定的產業:這包含有充足資金的低借貸企業以及民生必須產業。
  2. 創新產業:當你有夠深的護城河和一個很好的利潤表,不僅不會倒,反而會有贏家全拿的效應。

我們現在身處的危機其實也是轉機,阿里巴巴就是在SARS疫情的時候由B2B轉型成B2C,普及了淘寶。

今天就先跟你聊到這裡,明天來跟你聊聊矽谷的大裁員和風險投資大跳水會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矽谷大裁員暴露了什麼問題?

從Airbnb和Uber談起

我從2016年來美國唸書後,每一年的暑假都在矽谷實習。前前後後加起來也在這邊住了快兩年了。

這邊不僅天氣好、環境佳,更是有數不盡的好資源。過去這幾年,我有幸加入了許多高質量的communities,結交了許多很棒的朋友,認識了世界一流的創業家、企業家、投資家,遇上了我生命中的重要伴侶。

然而,這一次的經濟衝擊也顯現了矽谷脆弱的一面:強者愈強,弱者出局。


疫情下的估值

居家隔離對旅遊業的衝擊也波及了曾經非常火熱的新創公司們。

曾經被譽為網絡效應*模範生的Uber和Airbnb,分別在上週裁掉了14%和25%的員工,Uber的競爭對手Lyft則是裁掉了17%的員工。請注意,這只是開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公司其實都稱不上網絡效應,因為他們都非常依賴於Marketplace上的車子和房子,就算有了規模效應也並不擁有真正的掌控權。

與此同時,產品實力過硬的公司(例如 Notion、Figma、Stripe、Robinhood等等)仍以驚人的速度從資本市場上融得了更多的錢。


大裁員的背後

令我感到驚訝的是,為什麼Airbnb會裁掉25%的員工?他們不是一個科技公司嗎?為什麼裁員幅度堪比於航空業(聯合航空裁員30%)。

Airbnb的核心業務是一個租房的Marketplace,房源都是由屋主提供,因此他們並不像酒店行業那樣需要擔心房地成本。

因此,這個裁員的背後更可能點出了這些公司的通病

  1. 把金錢浪費在不重要的地方:Airbnb華麗的辦公室和好吃的食堂。
  2. 資產結構並不是“科技”公司:這點Uber的投資者已經充分的在市場表現出來了,我們漸漸發現他們並不像其他科技公司那樣能以極低的邊際成本進行擴張。
  3. 過度投資在未來的項目:我之前有幸和Airbnb CEO Brian Chesky(他是布朗大學的姐妹學校RISD的校友)聊他們未來的藍圖,得知Airbnb在出租房屋之外的真正野心。他們與其說是科技公司,倒不如說是旅遊翻新業,因此他們需要非常多的人力成本來持續擴張。我非常佩服他們的雄心和遠見,也相信他們有非常大的潛能,但是他們的資產配置確實不夠保守。

或許,這次的疫情可以讓我們重新對這些“科技”公司定義和估值。

矽谷的未來?

今天跟你分享了矽谷的現況,雖然很多公司在裁員,但是也仍有不少公司在招聘(例如Google,Apple,Tiktok等等)。

明天來跟你分析各個公司的危機處理能力。

How useful was this post?

Click on a star to rate it!

Average rating 0 / 5. Vote count: 0

No votes so far! Be the first to rate this post.

Thank you for your rating!

Tell us how we can improve this post?